炭黑產業網據電新社消息,周一(29日)稍早時,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,隨著德國天然氣存儲量取得積極進展,預計歐洲天然氣價格將很快下降,不必以目前如此之高的價格購買天然氣了。
對此,周一歐盤時段,歐洲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暴跌20%,至270歐元/兆瓦時。
看起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確乎真的要下降了。但真的如此嗎?

1.德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過于樂觀
數據顯示,德國天然氣存儲量增長快于預期,儲氣量目前已經達到總容量的83%,原定10月前儲氣85%的目標應該能在9月開始前實現,比預計提早1個月。這確實利好德國實現11月1日儲氣達到95%的目標。
德國能源儲存倡議協會稱,德國天然氣儲備滿量時,可供應256萬億瓦時電力當量,大致相當于該國一年能源消耗量的四分之一。
但可惜的是,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負責人克勞斯穆勒警告稱,一旦來自俄羅斯的供應完全停止,即使德國天然氣儲備滿量,也只夠供暖和工業設施運行約兩個月到兩個半月。
而這是不足以讓德國安然度過冬季的。
也就是說,德國天然氣供應,至少是冬季天然氣供應是否充足,依舊要看俄羅斯的“臉色”。
2.“北溪-1”輸氣量依舊成謎
加拿大外長喬利當地時間8月24日表示,加拿大將按計劃返還俄羅斯天然氣管道“北溪-1”中使用的其他5臺渦輪機。以此避免給俄羅斯以任何中斷供應天然氣的理由。
這看起來“北溪-1”天然氣管道將很快具有滿額供氣能力,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緊缺情況將隨之得到緩解,價格也就會隨之下降。
但真的會這么順利嗎?
且不說此前俄方以進行必要的維護工作為由,一直僅以“北溪-1”最大供應量的20%的輸氣量供應天然氣。8月19日甚至還提出因為例行檢修,管道從8月31日至9月2日將停止供氣3天。
也就是說,就算渦輪機正常運抵,用網友的話來說還可能“運到了不一定(安)裝,裝了不一定(裝)好,好了不一定(使)用,用了也不一定滿額。”只要俄羅斯不想,“北溪-1”就可以無限期的無法恢復下去。
而俄羅斯究竟會如何操作?歐盟各國是無法置喙的。
3.重要來源國之一正變得“不可靠”
這不僅是因為隨著冬季的逐漸臨近,俄羅斯天然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。還有作為歐洲重要天然氣來源之一的英國也正在變得不那么“可靠”。
早在6月底,英國政府根據應急預案就決定,如果英國國內天然氣供應持續惡化,達到預案最高階段的“緊急”狀態,將切斷兩條通往歐洲大陸管道的天然氣輸出,以保障國內供應。
要知道自今年3月以來,這兩條管道一直在全力向歐洲輸氣,每天輸送量高達7500萬立方米。
但目前盡管英國政府一再強調這種“緊急”狀態“極不可能”發生。但先不說到冬季,英國需要通過管道反向從歐洲的天然氣儲庫里買氣。就英國而言,失去俄羅斯天然氣對它本身也是“不可承受”之重:此前有官員警告稱,如果俄羅斯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,在最壞的情況下,今年冬天約有600萬英國家庭可能面臨斷電。
4.其他歐盟國家無法對俄氣說“不”
德國的儲氣設施快滿了,或許可以對俄氣說“不”,但這并不代表歐盟其他國家也可以。
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27日表示,匈牙利將不再參與任何對俄能源制裁的談判,無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氣。西雅爾多強調,歐洲的能源安全離不開俄羅斯。他還透露,近期有一些歐盟國家的外交人員曾在私下對他表示,他們也反對繼續對俄羅斯能源進行制裁。
因為對天然氣供應的擔憂,現在的歐洲天然氣市場已經可以說是“驚弓之鳥”。僅因為俄方宣布“北溪-1”天然氣管道8月31日起將停氣3天進行技術檢修維護的消息,就導致了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市場的恐慌性購買。8月24日,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(TTF)天然氣期貨價格突破300歐元/兆瓦時。
所以說,如果認為隨著德國天然氣存儲量取得積極進展,歐洲天然氣價格將很快下降的話,那明明已經提前儲備了半年,卻還是因為俄煤禁令而再度暴漲的煤炭價格正是最“明目張膽”的“諷刺”。
別忘了,就在此前一天(28日),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委會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個人電報頻道發文,上修了他對天然氣價格的預期。
原文如下:“親愛的歐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,鑒于目前天然氣價格已經達到3500歐元/千立方米,我被迫將2022年底的價格預期上調至5000歐元/千立方米。”
歐洲的天然氣價格,從來不是歐盟各國說了算的。